脊椎側彎

 

什麼是脊椎側彎

脊椎俗稱龍骨,是人體的主幹,由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薦椎及四節尾椎由上到下整齊排列而成,基本上應該是成一直線,假若有左右傾斜不對稱,向兩側(左或右)成「C」型或「S」型彎曲,就是所謂的「脊椎側彎」了。

脊椎側彎對健康的影響,除了體態外觀上的問題外,多半會使患者有長期腰酸背痛的症狀。另外脊椎關節在長期受力不均之下,多半衍生成退化性關節炎,如果側彎度數過大,甚至會影響心肺功能或對腹腔增壓,不利婦女懷胎時的支撐力。約有4%的人口患有脊椎側彎。

較複雜的側彎除了向兩旁彎曲外,多半也會帶旋轉,也就是椎體有旋轉偏離中心點。在胸椎的位置帶旋轉的椎體會推擠兩旁的肋骨,造成胸骨架變形、局部胸腔空間受擠壓。

 

脊椎側彎原因

    脊椎側彎可能發生於頸椎、胸椎、腰椎等處,以胸椎和腰椎最常見。百分之八十五的脊柱側彎是原因不明的,其餘的可能是續發於肌肉神經病變或骨骼及結締組織的異常。

脊椎側彎常見於青少年及老年人。青少年患者常見關節韌帶鬆脫但確切機轉並不清楚,發生率為百分之三,女性明顯好發於男性,側彎角度的增加以生長快速時期為最明顯,只要角度不要超過50度以上¸多數在青春期後角度不太會再增加。若角度超過50度以上則即使不再長高¸角度仍有可能會繼續增加¸胸椎側彎角度若超過60度則會影響到心肺機能;老年人一般是退化所致,有的是年輕時就略為側彎而隨年齡增加使得症狀加劇,退化性的側彎可從X光中看出病變。

脊椎側彎的原因可分為非結構性及結構性的,後者又分為特發性及非特發性兩種:

非結構性的脊柱側彎症: 與脊柱的結構改變無關,乃由於影響脊柱的姿勢所造成,主要的成因有姿勢不良、長短腳、骨盆傾斜、髖關節痙攣,或脊柱旁肌肉痙攣等,而且在躺下來時消失。通常為較輕微或代償性之彎曲,故又稱姿勢性脊柱側彎或功能性脊柱側彎症。因此只要其根本原因改善了,側彎自然恢復,例如長短腳病人的一腳加高鞋子之高度,即改善側彎。

結構性脊柱側彎症: 又分為特發性及非特發性兩種。原因在於脊椎本身,只有處理脊椎本身才能改善。不同於非結構性的脊柱側彎症,病人在躺下來時側彎不會消失。

特發性脊柱側彎:佔百分之80%,通常開始於10到13歲兒童,好發於身體快速發育成長的青少年時期

非特發性脊柱側彎:則起因於某一特定原因,例如神經肌肉病變、退化、感染、腫瘤等。

 

脊椎側彎類型

脊椎側彎分為三大型態:功能性、結構性和原發性。 

功能性脊椎側彎 Functional Scoliosis

功能性脊椎側彎一般因受傷、痙攣、骨盆傾斜、長短腳等因素使得身體成舒解疼痛姿勢而引起的彎曲。

因此只要有效的針對其病源作調整,便能有效地改善彎曲度數。可以透過運動姿勢訓練及關節矯正等非侵略性,較溫和的方式來處理。 

結構性側彎 Structural Scoliosis

結構性側彎則是先天脊椎結構不良或後天創傷以致脊椎無法直立。

 

 

先天性側彎

椎體發育不全、半椎體、不分節、軟骨症疾病、先天骨骼異常

創傷後側彎

骨折、椎體變型

神經源側彎

小兒麻痺、腦性麻痺、脊髓灰白質炎、脊椎空洞

肌肉源側彎

肌肉運動失調症、肌肉失養症等 因肌肉神經障礙,無力支撐脊柱引起彎曲變形

退化型側彎

骨關節炎、脊椎退化、脊椎骨病變

而這些病症所引起的側彎,多需手術矯正及術後治療或復健

 原發性側彎 Idiopathic Scoliosis 

原發性側彎其發生原因不詳,或由多種因素集結所造成的側彎。

原發性側彎佔所有側彎的百分之八十。

基因、姿勢、發育、營養等綜合因素所引起,因此處理方面也得多管齊下。  

原發性側彎分成四大階段:嬰兒期、幼年期、發育期及成年期。

 

嬰兒期

 

0 ~ 3

 

● 90%患者自然痊癒 ● 心肺併發症的高危險群 ● 惡性則需麻醉後石膏固定

 

幼年期

 

4 ~ 9

 

● 罕見 ● 多半以背架固定至10歲

 

發育期

 

10 ~ 16

 

● 最常見,多半發生在10 ~ 12歲 之間。 ● 以非侵略性處理為主。 ● 75%的患者有遞減度數機會。

 

成年期

 

18歲以上

 

● 多半不會快速惡化。 ● 處理效果因人而異,因年紀、度數大小而不同。 ● 遞減度數幅度較發育期小。

 

 

原發性側彎,於青春期脊椎側彎的原因經研究與基因、體質、營養、姿勢、習慣及發育期的成長速度有關。目前研究指向以下幾種因素: 

基因遺傳 Hereditary / Family History

1.          基因遺傳:25~35%家族病史(父母、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有脊椎側彎。

2.          生物組織異常:如裘馨氏症(Duchenne’s diease)和馬方氏症(Marfan’s disease)肌肉發育不良或萎縮。

3.          發育不良:脊椎胸椎前彎不足有關。

4.          中樞神經發育不良:如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不足有關。 

發育期的成長速度一般青少年的發育期約在12歲左右,期間為42個月,而又以前18個月為骨骼急速成長的重點,因此如果孩子的發育期提早至10歲,使骨骼在一年半急速增長,此時肌肉發育的速度與強韌度無法跟上骨骼成長成正比時,再加上姿勢不良的壞習慣,就很容易使脊椎關節失調,骨骼受力不均而變形併發兩側肌肉慣性收縮的不對稱,最後使脊椎側彎。 

女性

男女比率為 1 : 10

多半以10 ~ 12歲正值發育期的國小5、6年級和國中女生最為常見。大多為偏向高瘦身材。女性雖然發育期較男性早,但肌力較男性差。

 

Cobb Angle

Female : Male Prevalence

> 10°

1.4 – 2 : 1

> 20°

5.4 : 1

> 30°

10 : 1

  

營養不均衡

蘇聯科學家曾研究出患有青春期脊椎側彎的孩童期糖份(Refine Sugar)攝取量是正常孩童的4倍。糖份將取代有強化骨骼發育的蛋白質聚醣(Proteoglycan)被身體吸收,因此可樂、糖果等零食的高糖份會使發育的骨骼較軟,受力較差。

 

脊椎側彎檢查

方法一:

用一條鉛垂線放在後頸部最突出一節骨頸處(第七頸椎),從背後觀察鉛垂線與脊柱是否吻合。

方法二:

向前彎腰,由背後觀察背部兩邊是否對稱,有沒有一邊隆起,一邊凹陷的情形。若懷疑有問題,就必須到醫院接受脊椎X光檢查,這是正確測量脊柱側彎程度的唯一方法:目前新生健康檢查做的是胸部X檢查,無法測出側彎角度,若診斷或疑似脊柱側彎,應立即由骨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體態姿勢檢查 Postural Analysis

●    雙肩高低不一

●    肩胛骨隆起(右側最常見)

●    胸部乳房不對稱

●    腰際高低不一

●    臀部傾斜突出

●    腰椎前突

●    頭部傾斜

 

亞當式檢查 Adam’s Test

這個檢查,是讓患者雙腿打直,向前彎腰呈90度鞠躬狀,檢查背部是否左右高低或明顯肩胛骨隆起。因為脊椎側彎會旋轉或推擠胸肋骨,會讓肩胛骨隆起、背部高低。

脊椎側彎度數儀 Scoliometer

測量患者脊椎側彎的旋轉程度及背部傾斜度。

肌肉群觸診與肌力測試 Muscle Palpation and MMT

觸診檢查脊椎兩側肌肉群彈性、緊繃、僵硬程度。檢查腹肌、腰大肌等肌力。

雙腳長度檢查 Leg Length Inequality

1.          平躺或趴臥檢視雙腳長度。

2.          量尺各別腳長(大腿髖關節至腳踝骨)。

3.          X光檢視薦椎骨是否因長短腳而傾斜。

X光檢驗

X光一定要站立姿勢照才能準確知道脊椎在受力時是否有側彎,因為平躺時脊椎是不受力。標準X光是包含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及左右骨盆的正面及側面。

Cobb氏量角法(Cobb’s Angle)

X光正面即可判斷側彎的準確位置並用Cobb氏量角法由上面最傾斜的椎體畫出垂直線並與下面最傾斜的椎體垂直線交叉所得之度數便是各別側彎的度數。

脊椎彈性 Spinal Flexibility

X光正面但患者需向左彎照、右彎照、並用Cobb氏量角法量出向左彎照、右彎照之角度後與原本直立站所量的角度相減即是脊椎關節本身的彈性指數,這是代表其可能進步及遞減度數的空間。

骨骼發育檢驗 Risser Sign

X光檢視骨骼生長板密合階段,年齡越小生長板尚未密合,側彎惡化的可能性越高。X光檢查手腕尺骨或骨盆腸骨。

 

Risser sign 0 : 36%惡化機率。

Risser sign 2 : 11%惡化機率。

Risser sign 5 : 非常低惡化機率。

Risser Sign

Curve Magnitude

Grade

5-19 degrees

20-29 degrees

0-1

22%

68%

2-4

1.6%

23%

(Risser Sign vs側彎度數之惡化率)

 

側彎度數的意義

一般來說10度以內臨床上不列為脊椎側彎,多半視為脊椎不正。因此10度以上甚至15度以上才會在臨床上認定為側彎。側彎可以用度數來分級:

10 ~ 20度為輕度側彎;20 ~ 40度為中度側彎;40度以上為重度側彎

 

0 ~ 10

●視為脊椎不正

10 ~ 20

●男女比例差不多。 ●75%會進步(減少彎度)或不會有惡化情形。 ●以較保守、非侵略性方式。 ●脊椎關節矯正。 ●矯正運動 ●長短腳等。 ●每6個月X光追蹤檢查。

20 ~ 40

●女生比男生多10倍,尤其30度以上的案例。 ●惡化機會較輕度側彎大。 ●保守方法:脊椎關節矯正、矯正運動 ●但需每4個月X光定期監控。 ●如有惡化傾向,須以保守方法,配合穿戴背架。

40度以上

●40度是臨界點,容易急速惡化。 ●40 ~ 60度之間,即會嚴重壓縮胸腔內容空間,擠壓心肺等器官。 ●嚴重脊椎側彎在年齡45歲以後心肺功能顯著下降,平均壽命少

於正常人10年。 ●手術固定側彎。 ●需要手術固定側彎,約有85%是女性。 ●嚴重(超過75度側彎)病例不但增高手術風險,矯正率也減低

約50%。 ●但需考量患者是否已完成發育,以免過早手術褫奪患者發育機會。

 

加速脊椎側彎的危險因子

1.          女性比男性容易惡化。

2.          女性檢定側彎時,尚未有月經。

3.          發現時年齡小,骨盆生長板初期(Risser sign 2以內)。

4.          發現時側彎嚴重(大於30度)。

5.          脊椎肋骨角度差異過大(大於20度)。

6.          兩個以上的側彎。

 

脊椎側彎處理

可以脊椎關節矯正,配合個別化矯正運動,減少側彎角度,避免進一步惡化的情形。

一般脊柱側彎處理的原則如下:20度以內的側彎¸每半年追蹤觀察即可,若出現腰酸背痛症狀時可做暖身操或拉筋操、熱敷讓肌肉放鬆;20度到45度的側彎在考量不影響發育的情況下則應每天穿戴背架¸直到骨頭不再生長為止,但需小心發生肋骨變形的後遺症,且因長期倚靠支架肌肉容易變得沒有力氣,故需常常作增強肌力的運動如舉啞鈴等;大於45度的側彎則必須以骨科手術矯正。運動可以維持軀幹肌肉的力量及柔軟度¸是穿戴背架的一部份¸游泳尤其是很好的一種運動¸值得提倡。

脊椎矯正的效果,依下列情況而有所差異:

1. 依年齡不同:年紀愈大,骨骼愈僵硬,矯正效果較慢;年紀愈小,效果愈快。

2. 依神經壓迫時間:神經壓迫愈短,則矯正效果愈好,若神經壓迫愈久,則矯正效果愈慢。

3. 依個人工作情況:較須使用脊椎負擔工作者,矯正效果較慢,工作較輕鬆者,矯正效果較好。

4.依個人姿勢習慣:站姿、坐姿及蹲下拾撿重物的習慣,與矯正效果有關,不良姿勢習慣者,矯正效果較差。

5.     加以輔助器材:如腰椎側彎者,加以護腰帶輔助;頸椎有問題者,加以健康枕頭;如腰椎常酸痛者,在坐椅上加護腰墊,以保護腰椎。

 

矯正期間必須在生活上多注意下列調養:

1.    保持正確姿勢:尤以坐姿及睡姿須特別注意。

2.    不做激烈及跳躍運動,嚴重者尚須臥床休息。

3.    不睡太軟床舖,避免脊椎變形。

4.    不抱重物,減少脊椎負擔。

5.    使用柔軟體操,避免肌肉僵硬。

6.    穿著輕快、柔軟且具有彈性的鞋子,以免增加脊椎負擔。

7.    常做熱水浴可消除肌肉僵硬。

8.    常做仰泳運動(尤以海水較具浮力)可使肌肉強化,以利脊椎的保護。

9.    定期做脊椎評估

10.  若有酸痛再犯,應及早處理,以免延遲病情。

 

日常保健:

1.   坐姿必須端正,若須長時間端坐時,所坐的椅子必須有靠背,且椅背的角度不可大於115度,臀部與椅背必須緊靠,若能在腰部加墊一個護腰墊,則更能保持腰椎的正常弧度。

2.    走路時,挺胸而非挺著肚子,以免腰椎往前突而造成腰椎神經壓迫,懷孕婦女尤須注意。

3.    睡覺時,為保持頸椎正常弧度,應將枕頭改為符合人體頸部工學設計(符合頸部正常弧度)的健康枕頭,避免睡高枕。

4.    避免彎腰撿拾重物,宜以蹲下取之。

5.    避免單側抱重物。

6.    肩挑重物應以兩側肩部輪流負擔,避免長期使用單側,以免造成胸椎側彎。

7.    避免使用臉朝下的趴睡姿勢,以免造成頸椎側彎。

 

網路文章分享,注意,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替代任何診斷、治療,也不是預防任何的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柏拉圖徒手保健 的頭像
    柏拉圖徒手保健

    柏拉圖保健工作室(台南)脊椎筋骨健康的專業

    柏拉圖徒手保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