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2969_863182913789376_2193271995161033730_n

 

 

避免腰痛、膝蓋痛的現代筋骨保養心法

這次要和各位介紹「關節間相互影響」現象(Joint-By-Joint Approach),這是由功能性訓練專家 Michael Boyle 和 FMS 發起人 Gray Cook這兩位所提出的人體力學現象。
這個「關節間相互影響」現象是指:人體做任何動作都是由全身各個關節共同合作完成,有的關節負責「穩定住」身體或某個肢段,好讓其它關節能順利把某些肢段「活動/移動」開來。就「伸手拿東西」這個動作來說,髖部、腰椎、肩胛骨周圍肌群需要先用力收縮「穩住下盤和上半身,使其不要倒掉」,接著肩關節、手部才能有足夠的本錢「移動出去」 (伸出去)。
這感覺就像製作一場電視節目時,有一群藝人在螢光幕前專業演出(活動度) ,但肯定需要一群幕後人員負責燈光、聲控、拍攝..穩住場面(穩定度),好讓螢光幕前表演的藝人無後顧之憂,就因大家各司其職,才能使這場節目(動作)做的很成功,同時每個人身體負擔都相對較為輕鬆。⋯⋯
假如今天有工作人員或藝人不守本分時,燈光師不再控制燈光效果,那麼藝人為了讓節目更好看,就需要加倍賣力演出來彌補燈光不足的缺陷,同樣的,如果今天藝人不再專業演出了,那幕後人員就需加倍努力利用後製、聲控…各種方式來彌補表演上的缺陷,這時其他人的工作負擔將大大提升。「關節間相互影響」現象(Joint-By-Joint Approach)就是在講,各個關節皆有其應扮演的角色與工作,當每個關節不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工作時,其它關節就需增加負擔來彌補其不足,此時許多症狀與傷害就會產生。

就「下半身各關節所扮演的角色」方面(右圖):
1.踝關節需要做很多反覆性的動作,因此其人體力學角色就是要有「足夠活動度」。
2. 膝關節需要穩住下肢,使整隻腳不會塌陷,因此其角色就是要有「足夠穩定度」。
3. 髖關節常需要做很大幅度的動作,因此其角色就是要有「足夠活動度」。(不過比較特殊的是,有些情況反而髖關節是需要足夠穩定度)。
4. 腰椎其實是需要用來穩住身體的,用來支撐身體的姿勢,因此其角色就是要有「足夠穩定度」。

以「走路」為例:
如果走路過程中,踝關節因某些因素活動角度僵硬,這時原本需要負責穩定的膝關節或腰椎,就會代償性的過度活動來彌補踝關節角度的不足,這時膝蓋與腰椎就容易因壓力過大而受傷、疼痛。

以「彎腰撿東西」為例:
如果彎腰過程中,髖關節因某些原因角度過度僵硬,這時原本需要負責穩定的腰椎,會代償性的彎更多角度來彌補髖關節活動角度的不足,這時腰椎也會因負擔過大而哀拼命哀嚎。

因此在人體力學評估當中,去檢測各關節是否有具備自己所應扮演的角色,也是相當重要的喔!

分享自FB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網路文章分享注意,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替代任何診斷、治療,也不是預防任何的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柏拉圖徒手保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