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指的是由於踝關節突然而劇烈的內翻或外翻動作,使得固定踝關節的韌帶撕裂傷,續發出血、腫脹、疼痛以及關節不穩,而影響行走等相關症狀。腳踝扭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大約八成的扭傷會傷到外側腳踝韌帶,最常見為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其中百分之二十會合併有其他的傷害:包含距骨的圓頂或第五蹠骨底骨折、腓腸肌肌腱斷裂或脫位、表層或深層腓神經拉傷、跟骨或外側距骨撕裂性骨折,距骨下關節的扭傷,假如沒處理好可能引起慢性的症狀。

腳踝扭傷發生的原因

腳踝扭傷最常見的原因是以前的扭傷未接受適當的復健。隨著急性腳踝扭傷,外側韌帶的慢性鬆弛會引起腳踝的不穩定而重複的受傷。外側腳踝韌帶處的壓痛點是外側扭傷的表現,若在腓骨、內踝、距骨、跟骨、第五蹠骨有局部骨頭壓痛點則須注意是否伴隨有骨折發生。

腳踝扭傷的臨床表現

外側腳踝處的疼痛、瘀血和腫脹是外側扭傷的臨床徵象之一。中度到嚴重的腳踝扭傷,病人不能負重在受傷的肢體上,病人會表示感覺腳踝發出「爆裂聲」,通常是發生韌帶斷裂了。以前距腓韌帶為例,在突然的關節扭轉之後,先是劇烈的疼痛,伴隨著關節不能荷重及內翻動作。扭傷部位會出血而形成皮下血腫,此時可在外足踝前方觀察到一個腫塊;血塊會在 12 - 24 小時後溶解,造成足踝附近皮膚瘀青。未適當處置的扭傷,受傷的韌帶會持續出血發炎,使得疼痛與腫脹更加嚴重。

腳踝扭傷一般可分為三級

輕度:關節受到拉扯或活動時會有疼痛感,外觀沒有明顯的改變。

中度:韌帶大部分斷裂,合併關節腫大和劇痛發炎症狀。

重度:韌帶完全斷裂,關節失去支撐造成不穩定的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

處置方法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急性期,使用PRICE的方式,內容包括 Protection保護(使用拐杖在可忍受範圍內負重),Rest休息(減少活動),Ice冰敷(20分冰敷從受傷開始48小時),Compression壓迫(使用彈性繃帶),和 Elevation舉高。用非類固醇類消炎劑3週可幫助減少急性發炎。若嚴重的扭傷,則要用支架、石膏固定達2-3週。     第二階段的處置開始於可負重而沒有顯著的不舒服時,此時可設計訓練適合在家中執行的計劃,包含用後跟和腳趾走路伸展阿基里司腱強化小腿腓腸肌。     第三階段從腳踝受傷的時間後4-6星期開始,可以開始靈敏度耐力本體感覺運動,運動中最重要的是本體感覺運動,包括閉眼睛用扭傷的腳踝站立5分鐘,一天重複三到四次。

待炎症反應消退之後:應針對組織修復所遺留下來的沾粘疤痕組織加以處理,否則日後容易造成功能性障礙,施以手法或震動槍Slacking Gun都可以解決疤痕組織沾粘的問題。在回到運動場繼續運動之前,須評估關節活動度mobility關節穩定性stability肌肉力量strength是否已經達到許可範圍,必要的時候,運動過程中可配合使用肌內效貼布Kinesio Tex護踝加以保護預防再次受傷;除此之外,運動前後的熱身與收操也很重要。

網路文章分享,注意,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替代任何診斷、治療,也不是預防任何的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柏拉圖徒手保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