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症候群 (Fibromyalgia, FBM) 纖維肌痛症候群這名詞起源於一系列複雜的症候群,它表現在疼痛感覺增強、肌肉骨骼不適,以及全身系統的症狀。纖維肌痛症候群和疲勞、睡眠失調、腸胃不適也有相關的關聯,是一種特殊的診斷群。
美國風濕病協會對於纖維肌痛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是: 1. 廣泛性的疼痛,最少超過三個月(這可以排除病毒或外傷等因素,因為他們可以自行緩解) 2. 疼痛存在於人體的四個象限:(將身體分成四個象限)分成左側、右側、腰部以上區域、腰部以下區域。 3. 疼痛至少出現在十八個指定壓痛點中的十一個位置(見附圖);同時在每一象限中至少要有一個以上的壓痛點。 4. 本文中對疼痛的定義是:當 八磅 的壓力施在壓痛點時,會引起不舒服的感覺。
壓痛點通常出現在特定的分布區域。例如:在十八個壓痛點中,有八個位於上背部和頸部,只有二個在臀部下方。 睡眠障礙、疲勞、麻木或刺痛及焦慮,在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出現比率高達百分六十以上,而且頭痛或大腸激躁症也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比率。 1993 年「哥本哈根宣言」,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進一步定義纖維肌痛症候群,除了持續性疲勞、僵硬、和睡眠飽足感之外,應擴大範圍地將頭痛、膀胱過動症、過敏性大腸炎、月經週期疼痛、對溫度過度敏感、非典型的指端麻木和刺痛、運動耐受不良,以及對於疲倦虛弱的抱怨也都包含在內。
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之自主神經系統的調控可能是不正常的。自主神經調控施常常會表現出類似自體免疫疾病的徵候,因而常被搞錯。許多纖維肌痛症候群常見的主訴,例如:大腸激躁症、僧帽瓣脫垂、水腫、皮膚鮮紅變色以及緊張性頭痛,有部分原因是自主神經系統異常所引起。即使頭痛、睡眠失調、認知障礙、燒灼、麻木及刺痛感,是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潛在的衰弱特徵,仍然很少有病人在演變成上述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症狀時,即去諮詢神經科醫師。現在已經很明顯的是,中樞,週邊及自主神經系統等,在纖維肌痛症候群中所扮演的角色比之前重要的多。全身性疲倦感是纖維肌痛症候群的一個主要表現,大約有六到八成的纖維肌痛症,也同樣符合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超過八成以上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有肌肉方面的症狀與徵候肌肉疼痛常發生在上、下背部或頸部的區域,並通常發生在左右兩邊,出現鈍痛、抽慉的不舒服。比起類似肌肉抽筋的緊繃感,肌肉的痙攣(定義為不自主的肌肉收縮)較少發生。 這種肌肉的疼痛常常在運動及活動以後惡化,尤其在經歷難以忍受的一天後更是如此。傍晚時,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通常更嚴重,就像得了流行性感冒一樣。

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病人比其他健康的人更容易抱怨頭暈眼花。頭暈眼花是可以是因為頸部長骨刺壓迫到腦部血流、慢性過敏造成鼻竇發炎、偏頭痛,低血壓、藥物、自主神經失調以至僧帽瓣脫垂的心悸,或甲狀腺失衡等所造成之結果。
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的前庭神經,或平衡、耳內中樞沒有得到適當的調節。但可能與前庭中心的自主血流缺乏有關。眩暈,耳內前庭中樞的功能異常。診斷及治療纖維肌痛症候群的醫師經常需跨越專科醫師的範疇。雖然風濕科醫師傾向於認為纖維肌痛症候群屬於他們專業興趣的範圍,但相對於六百萬的纖維肌痛症候群受苦者的需求,我們的人手顯然不足。在美國,五千名風濕科專科醫師是屬於一般內科中的一個次專科。但總數有八萬位的基層內科醫師,以及另八萬名全科或家庭醫師是站在治療大多數病人的最前線。這些醫師們可能會懷疑病人有纖維肌痛症候群。
許多風濕病醫學家將纖維肌痛症候群分成兩種型態:原發性和次發性。 引起原發性纖維肌痛症候群的原因並不清楚,但是可以因為外傷、感染、壓力、發炎或其他原因而誘發。次發性纖維肌痛症候群,則是由一些其他的原發性情況所引起,譬如:甲狀腺機能低下,或者是紅班性狼瘡,產生一種並存性的纖維肌痛症候群。
大概有百分之二的成人罹患嚴重的纖維肌痛症候群(成年女性百分之三點五,成年男性百分之零點五),所以幾乎每五十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是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此症候群好發於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是正處於人生黃金歲月及事業打拼高峰期。纖維肌痛症候群是一個在排除其它可能性的疾病後,才能下的診斷。任何合併有重疊症狀的嚴重但可處置的疾病,應先排除。
在普通的門診當中,大約有百分之十八的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有重度憂鬱症的診斷;而患者一生當中,則約有百分之五十八曾有過憂鬱症的病史。最大多數的纖維肌痛症者情緒並不是那麼的抑鬱。就算他們真的感到憂鬱,也多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所引起,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反應性憂鬱症」(reactive depression),會隨著處理而改善。    關於如何克服疲倦感,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學習規律作息的概念;例如,早晨忙了幾個小時之後,休息個十五到二十分鐘,再繼續另外兩個鐘頭的工作。然後再次好好休息一陣子,如此不斷地輪替之下,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能完成的工作量絕不輸給一般的健康人。此外,千萬不要為了想儲備體力而整天躺在床上,這樣反而容易使肌肉缺氧,進而造成情緒憂鬱、骨質流失、肌肉萎縮,以及疼痛加劇等不良影響。如果疲倦的問題十分嚴重,就要採取應對的策略。首先,前一晚先睡個好覺,再展開已預先安排好的工作行程。事先做好計畫,而且只做好並完成真正重要的事。此外,學著將事情放手給其他人去做,並且不要攬下太多工作。在規律作息的指導原則下,學著技巧地運用時間和精力,把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專注力的工作安排在一天當中精神最好的時候。舉例來說,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可能就是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的黃金時段,某些藥物可用來緩解疲倦的症狀,但是要記住,除了藥物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方式用來減輕疲倦感。

充足的睡眠對於纖維肌痛症候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睡眠可以使我們的肌肉復原,並消除日間疲勞,然而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有嚴重的睡眠問題。在考慮適用藥物之前,我們可以先從改善睡眠環境做起。可以考慮使用(頸項枕),由於它的造型是特別設計用來支撐頸部的,因而能減少頸部的壓迫,另外,臥房應保持安靜,並具有空調系統,讓室內不會過冷過熱,保持在最舒適的溫度。 別讓寵物進入臥室,也別和小孩一起睡。晚飯過後就不可在作任何劇烈運動。還有睡前把燈都熄滅。 早點開始為睡個好覺作準備。固定睡覺與起床時間。避免在睡前抽煙、喝酒或含咖啡因的飲料,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或吃太多東西。相反的,餓肚子也不行,因為飢餓亦會干擾睡眠。利用熄燈前一小時的時間準備入睡,練習深呼吸,並想一些愉快的事情。輕柔的音樂指導或肌肉放鬆的CD,也有助於讓精神進入休息狀態。將自己浸泡在熱熱的澡盆,或沖個熱水澡,讓自己在心理上感覺到一天的結束。切忌不要在睡前閱讀一些傷腦筋的文件或書籍,或聽擾人安寧的音樂。好不容易入睡後,最好是一夜好眠,隔天早晨起床煥然一新。因此避免會打呼擾人清夢的人同睡,睡覺時也不要讓電視或收音機開著。如果你半夜三點醒來無法再入眠,那就起床作一些事消磨時間。不要焦慮,頂多幾個晚上就恢復正常了。以上這些都是不用花太多錢,又容易做到的日常小事。控制生活某個層面並不困難,健康營養均衡的飲食,必要時適當補充礦物質維他命,不要抽煙,讓作息規律,並善用時間,還有補充睡眠,創造居家或旅遊環境,避免任何會導致疲勞、疼痛及壓迫的活動等,都可以有效的減少纖維肌痛症候群對生活衝擊。
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傾向於具有一些人格特質。這個症候群至少一半以上為二十到六十歲的女性,她們的智商高於平均水準。表現出完美主義的傾向,做事講求效率,穿著注重打扮,喜歡事情有計畫、有組織,且常會列出工作清單。凡是會打破這完美平衡的一些事件,譬如感染、受傷、新的工作責任負擔,以及家庭壓力等,都會成為發病的誘因。因為她們害怕失敗,害怕被否定,或會為了自己愈來愈無法掌控的生活方式與活動而感到罪惡。
這些在在都使得原本就長期潛伏的輕微焦慮變得更加嚴重,因而造成失眠,最終甚至導致神經肌肉疼痛。因為這些使得她們更難維持以前那樣勤奮、負責任、有擔當、有能力,和值得信賴;可是,她們仍然汲汲於尋求認同與讚賞,於是變得更加焦慮,而疼痛也更加惡化。有許多研究指出,患者在確診為纖維肌痛症候群之前,有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五已有輕微的焦慮症狀。纖維肌痛症候群患者較容易有心理困擾、輕微的慢性焦慮,常與完美主義的傾向,以及身體正常感覺的過度敏感有關。

所以疼痛在生物學或生理學上的反應,影響到心理健康的說法,來詮釋纖維肌痛症候群比較恰當。 許多病人在患病之前的生活就是過度擴張,超出負荷的。她們會做很多事情,而且有點過分追求完美的傾向(不過還不至於病態的偏執)。她們總是要求自己去完成超出體力身心能力範圍所及的事情,因而容易導致疲倦。訂立實際一點的目標,是很重要的。
心理及行為治療認知師。他們鼓勵顧客使用幫助記憶的東西,譬如:將企劃書,或便利貼貼在房內四周,減少分心,不要將事情悲劇化,盡量形成心理圖像以幫助聯想,還有當試著去搜尋字彙時,不要感到挫折。不好的情緒、沮喪和焦慮對記憶都有負面的影響。治療師會教導病人如何使用暗示、指定家裡的一個場所當作所有知識寶庫,並且將事情寫下以免忘記。規律化的日常行程、使用計時器或鬧鐘,以及有秩序的檔案系統也都是有用的。因為掩飾「大腦疲憊」只會讓事情便得更糟,所以應坦誠面對問題。生物回饋使得在正常情形下,意識的生理活動變的可以察覺,並且可以控制他們以達到放鬆和緩解疼痛。放鬆可以減少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降低心跳,並促進氧氣輸送到肌肉和大腦中。尤其是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對他們的自助神經功能,像脈搏、血壓及肌肉張力都有較高的知覺能力。 電子監測器可紀錄皮膚溫度、心跳、腦波、消化能力。研究顯示,深呼吸運動、放鬆錄音帶,以及想像舒適環境(稱之為心像引導,guided imagery)會促使腦內啡的分泌,並減少肌肉的緊張、疼痛及壓力。生物回饋可由心理學家來執行 有許多對照研究(control study)都顯示出,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改善纖維肌痛症候群。 這些研究計劃結合了教育、認知行為的介入,壓力減輕的技巧,家人及配偶支持,以及改善身體健康及靈活度的策略。生物回饋可以結合冥想及其他技巧。譬如:瑜珈就結合了深呼吸、冥想,以及融合身體、心理和性靈能量的特殊姿勢以強化健康。超自然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能讓病人專注於單一思考或物體,以創造內在的平靜、消除壓力。輔助醫學(complementary medicine)的處理方式被定義為,是醫師或其他健康照護專家所施行的非傳統治療方式。一般而言,在傳統的醫學裡,很少提到非傳統處理方式。一般而言,在傳統的醫學院裡,很少提到這些專門領域。因為主流醫學的從業人員並沒有這個問題的所有答案,但是有些病人卻經由這些方法的介入獲得改善。 有些輔助處理,像整脊處理(chiropractic)已經被如此廣泛地使用及推廣,其餘的輔助治療在纖維肌痛症候群的處理上,尚待確定效用。針灸有效嗎?根據古老中國傳統,所謂「氣」是賦予生命活力的能量,陰和陽就是「氣」互補的兩面。氣在身體的經洛流動,或者說沿著想像的線流動,這些路徑就是針灸原理的基礎所在。 一般來說,針灸是安全而且便宜的。經皮神經電子刺機器(TENS units)以及針刺可以刺激纖維,藉由刺激腦內啡的釋放而減少痛苦。大多數風濕專家發現,應用傳統針灸處理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結果,最好抱持較審慎的態度,因為目前已發表的研究顯示出褒貶不一。
完整、平衡的肌肉骨骼結構最適合人體生理發揮效用。更進一步說,身體結構的功能有賴心理、情緒、家庭,和社會的影響。肌筋的放鬆、頭部的操作手法,以及「高速、低幅」的方法,這些方式對許多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多有助益。其他像推拿處理(naprapathy)使用操作手法,而氣功操作(reiki)則是調整在身體裡面流轉的能量,而不需要碰觸身體。
雖然阿育王(Ayurveda)使用瑜珈及飲食調整來治病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是他也宣揚精神和身體平衡需要淨化。這些淨化包括灌腸、催嘔、放血等,只會讓纖維肌痛症候群更加惡化。許多形式的按摩技巧,像滾法、刮痧,對大多數纖維肌痛症病人而言,太過刺激,並且時常會導致更具劇烈疼痛。但是這些技術對沒有纖維肌痛而言,卻可能會是適當的。少數的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需要形式的復健計劃。這種計劃的開出,通常包括漸進式的運動計劃。 另外,某種形式的諮商可能也是這個計劃的一部份。任何一個復健,主要目標通常包括:減少壓力、提高精力和耐力、改善思考的清晰度、避免工作上居家時的不舒服、指導病人如何獨立執行運動計劃,以及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並改善處理疼痛的能力。 焦慮、恐懼、罪惡感、沮喪、失去自尊,和憤怒,是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身上發現的共同情緒,如何學習更好的應付之道?應對的方式就是要立即採取行動。藉著對一個人財務、身體和知識資源挑戰,積極工作是很重要的。在性靈上陶冶耕耘,發展新的興趣和嗜好,追尋積極正面的訊息和報導,改進溝通技巧。如你能對人有禮貌,隨時不忘將「請」和「謝謝」掛在嘴邊,別人自樂意幫你,並且愉快地回報,好心定有好報。不要擔心明天的事情,專心思考今天能做什麼?敞開胸懷接受別人的幫助,並用言語表達你的想法,不要壓抑緘默不語,能夠立下目標改變心態的病人,真的一定會覺得自己愈來愈好。

 

網路文章分享,注意,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替代任何診斷、治療,也不是預防任何的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柏拉圖徒手保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